·
出品|36氪创投研究院
我们正站在一个创投周期的新起点:资产、资金端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革。
(资料图片)
创投舞台的交易天平明显从TMT领域分布式转向各领域制造业:2022年初至今,中国一级市场发生的1.68万笔交易中有近70%出现在新能源、新材料、芯片半导体、工业机器人、生物医疗等领域;更加显著的趋势是,产业资本在创投舞台上异常活跃、甚至成为了主导风向的出资主体——新能源产业龙头公司之一的宁德时代,近五年的股权投资绝对值从9.65亿元猛增至175.95亿元、扩张了18倍,这还不包括一众从中分裂出来的宁德系产业投资基金。
创投市场剧烈调整的背后,是国际竞争促使之下中国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产业链各环节的重塑,也将裹挟着产业链的结构性投资机遇。
不同于互联网时代投资者们需要敏锐判断模式创新公司的快速迭代能力,“产业”大命题将对投资者提出更加多元的要求。投资者们需要根据技术含量、产业链复杂度和标准化程度等等,筛选出在全球具备横向竞争力的领域;再结合该领域纵向发展阶段的成长速度和周期属性,筛选出更具长期价值的产业链投资机会。毫无疑问,只有更俯身于产业之中,才能对市场进行更紧密地跟踪和更准确地研判。
产业变革的大浪汹涌而至,我们看到众多产业参与者涌向其中:拥有雄厚财力和政策前瞻性的国家级产业基金,是引导各方资金入注核心产业最重要的出资力量;地方政府作为落实产业升级的关键协同单元,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解决“税收、就业、GDP提升”等等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而带有强产业属性的市场化基金,也在变局中练就灵活身段、辗转腾挪,发掘潜伏产业机会、贡献一份价值;产业龙头公司的CVC部门,被更加明确地设为“瞭望塔”、协助公司紧跟产业发展脉络……
当“产业”被提升到当下的战略高度,我们迫切地寻找那些在各个产业发挥作用的真实力量。站在创投周期的新起点,我们发起“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调研,广泛征集市场上符合“产业投资”定义的基金,即: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保险、养老基金)、家办等出资设立,长期聚焦某一个、或关联性较强的几个特定产业领域,通过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布局,进而达到支持和促进特定产业发展目的的投资基金。
不同于“财投基金”,我们对产投基金的考察将不仅仅包括通常的财务数据指标,如(1)管理资金规模;(2)投资辐射范围(投资地域、领域);(3)投资活跃度(投资项目的数量、金额);(4)投资成效(明星项目数量、IPO数量)。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通过走访调研、实地勘查的方式了解产投方在(1)管理团队产业背景;(2)产业集团对产投基金出资比例;(3)产业投资策略;(4)政策关联度(是否符合国家、地方政策指引方向);(5)产业匹配度(是否围绕产业集团主营业务或聚焦特定产业进行有效投资);(6)产业赋能程度(是否协助被投企业与产业集团业务合作,提供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综合服务)等等方面的表现。
以下是「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评选须知:
·
与此同时,我们也同时发起2023年白马黑马机构、八大产业、ESG及有限合伙人等IP调研,持续关注那些在创投新周期里灵活调整、保持战斗的投资机构们。
以下是「中国股权投资机构」评选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