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颖
8月15日,记者从丰台区举行的“推动绿色发展 共享美丽丰台”全国生态日活动上获悉,随着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的开展,丰台区将构建由304口监测井组成的地下水监测网,保障地下水安全。
作为北京市近郊典型的城乡结合区,丰台区河西地区分布着5处镇级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服务着29万多人的生活用水。监测数据显示,随着“引黄入京”工程的开展,永定河沿线地下水水位持续回升。今年春季生态补水后,距河道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位平均回升1.43米,最大回升值为9.1米。
2021年11月丰台区成功入选了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用3年的时间围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等开展相关工作。
丰台区“推动绿色发展 共享美丽丰台”全国生态日活动上,人们参观丰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研究展。
“目前丰台区现有150口监测井,根据实验区建设任务,预计新增154口监测井,未来将在丰台区实现304口监测井组成的地下水监测网,全方位盯准地下水。”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阴素贵介绍,通过试验区的建设,丰台区建立了地下水研究中心,形成了地下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地下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卫星雷达探测疑似漏损区域技术等地下水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此外,丰台区还形成了可推广的北方典型城市地下水污染荷载的评估技术模式,划定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和饮用水源地补给区,推动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隐患排查、风险管控全过程管理体系,形成了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源渗漏排查技术要点和监察、监测、监管“三监联动”管理制度。
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也促进了丰台区水精细化管理。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朱晓昕说,此次暴雨中,设置在永定河边的两台精细化水质检测仪器经受住了考验,在周边树木都倒伏的情况下,依然坚挺着,每天正常不间断地进行数据传输。
“我们获得了1300多个相关数据,实现了对永定河降雨过程水质变化全时段监控。”朱晓昕介绍,暴雨过后他们根据监测数据重点分析了降雨过程对永定河污染物水平的改变,开展了汛期污染强度计算,识别出了首要污染物,确定了暴雨以及大流量、高流速对永定河水质影响时段和影响水平,为永定河汛期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试验区建设时间过半,丰台区将不断完善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显著提升,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参观的地下水保护的丰台模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助力北京市乃至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